文章资料-情感.机器.认知-电子AI 游客
用自适应内容改造中长尾教培机构供应链
【1175】by1 2019-06-03 最后编辑2019-12-21 17:14:24 浏览660

2019-05-30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到续费节点的评测学客户,几乎全都将二次复购。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2017 年中国 K12 课外教育服务市场规模约 4653 亿元人民币,并在未来五年保持 10.6% 的年复合增速,到 2022 年预计达到 7689 亿人民币的规模。

地域性极强的特性决定了这个行业高度分散的现状,前 5 大 K12 培训机构市场份额不足 5%,中长尾机构是赛道主力军,长期存在教学内容稀缺、优质师资不足、内容难以个性化的问题。

「评测学」是一家 K12 自适应教育平台,想要解决中长尾教培机构的以上痛点:以初高中数理化切入,研发出相关的知识体系和题库,并引入“全品文教”的讲解内容与知识做关联,再将内容打包做品牌加盟,模式类似于乂学。

继去年九月报道之后,评测学在运营和产品上有如下进展:

签约的机构数量破千,预计今年总流水会增长到 8000 万到 1 亿之间(2017 年百万营收、 2018 年千万营收);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到续费节点的评测学客户,几乎全都将二次复购。

在机构之外,今年 3 月评测学拾起了 2015 年进校的方案,其合理性在于在学校硬件的环境有了一定提升,很多学校开设了信息化教室。目前评测学已经进校近百家,提供 2 个班级的产品试用,主要集中于四川、山西、江苏等地。据创始人刘劲松透露,有一半学校有付费意愿。

在内容上,评测学完成了小初英语科目的研发,包括单词、听力、语法等内容,将于 6 月份正式上线,目前已经预售了数百万元;此外,开发精度更高的智能答疑、更大程度的解放线下机构老师的讲授部分会是今年评测学研发的重点。

融资合伙人入围项目 | 从高中生涯规划切入,「小立教育」要做 K12 领域的「宝宝树」

王一 一 · 2019-05-30

生涯规划赛道的周期只有 3-5 年。

新高考改革催生的市场仍在红利期,至今也还未跑出独角兽企业。但当新高改政策全面推进,并顺利落实后,该市场的想象空间在哪?

36氪最近接触到的「小立教育」目前聚焦于为中学提供生涯规划教育和升学目标规划,未来将解决学校招生端的问题,并给中学生提供精准匹配的教育资源。

“新高改的红利只能存在  3-5 年的周期,它不是我们的长远规划,但确实是目前能够高效打通学生数据的渠道和切入点。”创始人牛晓莉告诉36氪。

从刚需切入,做 AI 精准化推荐:

其实目前新高改的政策进展并非顺利,不少学校只是小部分学生群体在试验新高改体系,老师对学生生涯规划方面知识的匮乏、选课问题如何高效解决等依然是痛点问题。

不同于不少生涯规划辅导机构以一对一线下服务为核心产品,「小立教育」主要通过 AI 算法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业规划报告,以及精准的内容资源推送。

AI 算法不外乎两个核心:技术壁垒和数据壁垒。

小立教育目前的 AI 算法团队主要有清华、北大的研究生组成。该项目已入选阿里 AI 赛道明星。创始人的硕士专业也与算法技术相关。

而问及数据获取,牛晓莉向36氪列举了目前单个学生可获取的数据维度:学生的学业成绩、上课考评情况数据;学生的心理和性格测评数据;学校老师为学生设计的调研报告数据;在线生涯课堂的学习行为数据;体能课上的数据等。

但同时,要解决学生的升学目标,从高校招生端看,怎么确保高校大学和专业信息的权威度?除去教育局和市面上公开的招生数据,小立教育也可通过高校渠道获取更为深度和全面的数据。

那目前扩公立校是件难事吗?创始人透露,目前已和 300 多所公立校进行合作,今年目标是 1000 所。拓 B 端市场对小立教育并非难事,创始人在教育信息化行业深耕十年,所以这其实就是如何盘活经验和资源的问题。

从生涯规划过渡到高校招生

高校招生端的痛点似乎是被市场所忽略的。

牛晓莉表示,目前高效招生端的效率其实不高。第一,高校和腾讯教育、考试报一类的流量平台和媒体合作,只是一个单向的广泛性推送,并不能提供明确的 ROI。所以到底有多少学生生源接受了信息,哪些生源没有看,这些看的人是不是目标生源,包括到底什么样的生源画像才是适合高校的生源等等问题,目前都无法解决。

此外,招生这件事其实需要下沉到高一甚至初中进行提早“酝酿”,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高校形成更深刻的认知。但目前招生的资源非常有限,从高一学生开始做人为兼顾是不太现实的事。

所以这是小立教育未来的重心。通过平台为学生推荐精准的高校资讯和活动推送,做好高中和大学的链接作用。

盈利模式:做 K12 领域的「宝宝树」,K12 教育的流量入口

牛晓莉把小立教育定位为 K12 领域的宝宝树,为的是打通内容和消费的转化路径,并将其作为主要营收渠道。

这要看需求端和供给端。

需求端上,学生真的是否愿意在该平台上消费课程?36氪也曾向做公立校项目的创始人了解道,校外 K12 培训赛道白热化,但一方面,学生对课程辅导的需求仍然是刚需,尤其在二三线城市,校外培训仍然以不成体系的家教为主,另一方面,其实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沉在水底”,小立希望能够将这部分用户“捞上来”。

供给端上,对接第三方课程资源,借助平台对学生的精准推送,也可以淡化广告痕迹。在质疑其作为一个流量工具平台的利润空间时,牛晓莉回答道,其实从高中切入也只是一部分,未来一定会下沉到初中、小学,对接整个 K12 阶段的教育资源。

团队方面,创始人牛晓莉为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深耕教育行业 10 年,有市场、渠道等资深经验。核心成员均为清华大学同学,曾任职于亚马逊、宝洁、毕马威、酷我音乐等知名公司。

创始人最后向36氪感叹道,其实教育信息化赛道仍然是人才的蓝海。高端人才不愿意进入公立校赛道,觉得相比“高大上”的互联网行业,布局公立校是件很不起眼的事。再加上,“教育+技术+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

小立教育成立于 2017 年,目前已启动 Pre-A 融资,计划融资 800-1000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