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资料-情感.机器.认知-电子AI 游客
现在不是寒门难出贵子,而是穷家富养出太多败家子
【1186】by12018-11-22 2019-01-16 最后编辑2019-01-16 08:47:09 浏览818

我身边有个这样的家庭,一家三口,父母经营着一家小店,女儿在上大学。由于电商的发展,小店生意很难做,有时候夫妻俩一个月忙下来连房租都出不来,两口子平时中午吃饭,连个荤菜都不敢点。



但是女儿上了大学之后,第一个假期回来就找爸妈要苹果手机,说自己的手机太掉价,在朋友面前抬不起头。

 

然后她父母硬生生地拖了一月的货款,挤出来五千块钱,给女儿买了手机。

 

在中国像这样的父母实在太多了。


他们不顾家庭资源的差异,百般努力,倾尽所有,让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条件。

 

02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城市新中产的崛起,言正行端、吃苦耐劳的富二代越来越多。


相反,穷人家的孩子却沾上了以前富二代的毛病。

 

这个现象最大的原因是家人的补偿心理,越是家境不好,越觉得不能亏了孩子。



10年前,穷人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在教育孩子问题上能够保持清醒:我们家境不好,你要多扛责任,自强自立。

 

如今,各种创富神话冲击社会各个阶层,越来越多没有创富的人,把责任推给机遇、社会不公、阶层固化。


因为看不到希望,只能倾尽所有对孩子进行补偿:我不管你将来如何,至少小时候,别人有的你都有。



这就直接造成了一个恶果:家境越不好,越容易把正常的教育当成吃苦,并以让孩子吃苦为耻。

 

03


限于自己的眼界,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很容易在教育上犯这样的错误: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

 

他们的孩子不管学习好不好,反正从来不洗内衣、不打扫卫生、见到陌生人不打招呼,成绩以外的事情跟他没关系。

 

这样直接导致孩子的责任感差、社交能力差。工作后,成了团队里做事不动脑筋,出问题就想推卸责任的小公主小王子。

 

富人穿100块钱的衣服是节俭,穷人穿同款就是穷酸;你家孩子去咖啡馆打工是赚零花钱,贝克汉姆的儿子去打工就是励志。


 

所以贫穷的父母往往培养了孩子过剩的自尊。


为了不让别人说自己的孩子是穷人,干脆不让他们穿100元的衣服、去咖啡馆打工。

 

然而,自尊是虚无的,生活是现实的,虚荣不能帮任何人撑过一生。

 

04


贫穷家庭的这种自尊教育,让孩子特别“晚熟”。


当同龄人已经知道踏踏实实为一日三餐、十年后的生活拼命时,他们却抱着热乎乎的自尊心,幻想只要摆出成功人士的派头,就能成功。


 

贫富差异,本质上是教育的差异。


当富人已经转变教育方向,开始培养能够更好适应社会的复合型人才,穷人却走起了10年前富人的弯路:无限度地宠溺孩子,只求成绩,不求其它。

 

结果,富人家的“穷二代”越来越富,而穷人家的“富二代”越来越穷。

 

05


林青霞人生最抑郁的时候,圣严法师送给她8个字:面对、接受,处理,放下。这8字方针,同样适用于家境不如意的父母。



为人父母真正的成长,是能够正视自己人生的失败,反思贫穷的成因。


我永远记得小学5年级的某天,一贯冷傲坚强的父亲在饭桌上说:“我这辈子才华和努力都够,赚不到钱的原因是个性太强、处事不圆滑。”

 

后来他又多次反思这个问题,以至我大学就开始看心理学的书,一直特别重视自己的情商修炼。

 

父亲身上贫穷的成因,在我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修复。如果他没有坦诚面对,而是怪家庭怪社会,后代可能就会在偏执的怪圈中,变得又穷又骄傲。


家长坦诚面对自己的不足,比故作坚强更有威信。条条大路通罗马,不要跟住在罗马的人比,父母与孩子合力的每一分努力,终究是离罗马一天天近了。

 

面对、接受、处理、放下。愿天下为人父母者,都坚信父母比学校更有力量,再大的教育资源差异,也比不过父母心态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