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片上左右滑动翻页
试试看
纪念苦难
父亲过世一年多以后,我的母亲在我小学5年级的时候也患肺癌过世了,我成了一个人见人怜的孤儿。
大人们会疼爱地拉着我的手说,“造孽啊…不要怕,还有这么多叔叔阿姨关心你。”认识的,不认识的人都对我关切之至。我的故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了小镇上的话题,每个大人都想亲口对我表达他们的关心。
实际上,我最初并未觉得我有多么“造孽”。我还太小,很多事情都能吸引我的注意力,让我没有时间去思考失去父母对我将来人生会有怎样的影响,课本还是和以前一样,同龄人的游戏也还是和以前一样。
这些关心在我的生活中不断提起,每个人都在我的记忆海绵体中塞进一句关心的话,终于让我在有一天忽然意识到:: “我是个孤儿,因为大家的关爱我才能和以前一样继续读书,我要努力读书,我千万不能辜负他们。”
有一次思想课上,老师问大家将来想做什么工作。轮到我发言的时候,我说希望以后能做一个可以治好癌症的医生(其实也是大人们常常这样对我说),没想到讲台上的女老师就一下子当堂哭了出来,恳切地叮嘱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实现这个梦想。那堂课也因此变得气氛凝重,我总觉得全班同学都在注视着我,而我则背负着不能让大家失望的责任。这一幕就像蒙太奇的画面一样常常在我的脑海中闪现,提醒着我作为一个孤儿所要承担的“义务”。
这样的压力对于一个小孩来讲是一场灾难。我不敢大方地提出任何学习之外的要求,害怕做错事让人失望,在意大家对我是否“争气”的评价。最后的结果就是,我也因此真正的成为了一个孤儿,不单单是物理意义上,在情感上也彻底明白自己不同的孤儿。大人们希望我能和其他孩子一样成长,但让我明白孤儿含义的,也正是他们不断展示的过分关心。
幸运的是,在这小小的插曲之下我还算是健康成长了起来,没有因此变成孤僻压抑的怪人。但我也听说很多和我有着类似情况的小孩儿,因为过早地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同但又没办法好好处理,性格变得乖张难教,影响一生。
有时候,过分地关心他人的苦难是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或许你是出于好心,但对受害者来说却是一次又一次的提起痛楚。今天是512七周年,看到网上这么多人点起纪念的蜡烛,我想,有些也许已经慢慢释然的孩子,又会因此难受纠结于痛苦的回忆中了。我不是一个喜欢纪念苦难的人。因为一些原因,小时候没有人能带我去给母亲扫墓,他们说等我长大了就可以自己去了。但我没有去过。我明白,就像我没有必要逼自己学习来证明自己的“争气”一样,我也不需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证明我的思念。
希望那些在地震中遭受苦难的孩子也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