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资料-库博笔记 游客
学习苦与生活的苦
【1183】by1 2020-03-01 最后编辑2023-07-08 13:06:05 浏览1103

“生活的苦可以被疲劳麻痹,被娱乐转移,无论如何只要还生存着,行尸走肉也可以得过且过,最终习以为常,可以称之为钝化。学习的苦在于,你始终要保持敏锐的触感,保持清醒的认知和丰沛的感情,这不妨叫锐化。”

生活的苦大多是可重复的,而人的适应能力非常强,持续经历同样的苦时间久了,痛苦的体验和效应会逐渐减弱,让人进入习惯性无助的状态。这种状态虽然不是特别舒服,但久而久之也不会特别难以忍受。

但是,学习的苦是非重复性的。学习本就是认知边界不断扩宽的过程,需要你主动思考和汲取。而学习的内容往往是循序渐进,不如生活的苦那样重复,所以你无法进入麻木的状态,而是需要不断面对新的知识和学习目标。

一个是眼前伸手可得的欢愉和快感,一个是延迟满足感的精进过程。

毫无疑问,很多人会选择前者,毕竟这个世界上愿意主动给自己找罪受的人总是少数。

没有谁愿意吃真正的生活里的苦,对于那些想让生活变得更轻松的人来说,学习才是最容易走又最有用的那条路。

4

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这些年来,看过很多同龄人在走他们父母长辈的老路,年轻时总觉得学不学习无关紧要,反正自己体力好得很,混口饭吃没问题。长此以往,终究是依靠出卖劳力度日,却从不思考更好的出路在何方。

茨威格曾在一本书中写到:她那时还太年轻,不知道命运所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如果对人生能有所思考,他们终将明白,那些为了讨生活不得已而吃的苦,往往是当年不吃学习苦的代价。

我们都不喜欢自讨苦吃,如果能通过学习和自我提升避免遇见生活中这些痛苦的经历,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学习呢?

学习其实并不苦,苦的是早已被生活消磨掉了好奇心和敢于对未来抱有期望的勇气。

生活其实并不苦,苦的是那个不知苦也不知如何避免吃苦的人生。


人的一生有不同的使命,孩子时期最无忧无虑,等进入了学生时代,就要开始学习,步入规律的生活,通过学习各种技能,来应对以后的人生,让自己活得更加精彩,但同时,学习是非常苦的,很多孩子应付不了繁重的学习,枯燥无味的文字和计算,开始出现懈怠和排斥情绪,可能很多妈妈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当孩子问你,学习为什么这么苦?我可不可以不学了的时候,妈妈的回答真的能够决定他以后的人生层次。

这种回答,一般妈妈最常做

学习还苦?你看外面的工人苦不苦?这么冷的天还要干活,你在家里和学校待着,吃得好穿的暖,就写几个字能多苦?赶紧学,不然长大了跟他们一样。

一顿唠叨,还有对比,对孩子管用吗?其实效果是很差的,妈妈是过来人,知道了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重要性,可能身边人因为学习,人生开始出现阶层分化,感同身受,自己做不到的,就想孩子能够做到,但是孩子呢,心智不成熟,也没有感受过人生的苦楚,拿他没有经历过的人生做比较,效果是很差的,在他的年龄段,手不能提肩不能扛,唯一束缚他的只有学习,枯坐在课桌前几个小时,早上必须早起,还要应付考试,对他来说,就是一种苦。可是妈妈并没有解决他的问题,他反而觉得当工人也挺好,起码自由,想干啥干啥。

这种回答,后患无穷

学习是不是感觉吃力了?乖,你好好学习,等你考好了,我给你买......

孩子学习很苦,父母看着也心疼,可是这种有物质条件引诱着孩子学习的方法,是后患无穷的,当孩子把学习=物质奖励挂钩,他的学习就变成了给父母学的,责任感一下子就减少了,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孩子一起学习,一组没有任何物质奖励,另一组采用物质奖励,结果却发现,没有物质奖励的孩子,越学越有乐趣,讨论问题很热情,解答出一个问题很有成就感,而另一组孩子,则出现了明显的懈怠情绪,几个人看起来死气沉沉的,毫无学习的斗志。这个实验说明了,做一件事--获得认可--拥有价值感=产生内驱力,显然,物质奖励没有让孩子产生内驱力,反而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贪婪,下次的奖励不能吸引他,他可能就撂挑子,干脆不学了。

这样回答,孩子受益匪浅

学习肯定是苦的

首先,当孩子讲到学习苦的时候,妈妈要坚定地告诉孩子,学习是一件很苦的事情,但是这件事必须靠你自己完成,但妈妈会在身边陪伴着他,如果累了可以休息下,但是该做完的功课,一定要做完。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打消孩子想学习又不想受苦的念头后,妈妈可以问孩子,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多孩子在课堂上也被老师问过这个问题,有的说成为科学家,有的说成为太空人,可是还有的孩子说,想成为妈妈,总之五花八门,妈妈可以根据孩子的回答,告诉他,想要成为这样的人,必须要经历很枯燥的阶段,学习就是在铺路,即使成为妈妈这样的平凡人,也需要好好学习,将来有份工作,才能遇到对的另一半,不然谁也不会嫁(娶)一个啥都不会的人,最好不要说让孩子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因为这样太抽象,孩子在学生阶段,还是很崇拜偶像的,他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他的偶像就是谁,通过偶像激励,他的学习动力会更足。

这样的人需要经过哪些蜕变

妈妈可以给孩子查找他崇拜偶像的人生经历,告诉他,你想成为这样的人,也要像他一样努力,或者把自己小时候学习的事情告诉他,让他知道,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就成功的人,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才可以。

学习是一种责任

当孩子明白为什么学习,妈妈就要把学习的责任感加在他的肩膀上,告诉他,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可能失去,但是存在你大脑里的知识是偷不走的,他可以让你的人生选择性更多,给孩子树立一种目标,而不是让他茫然地学习,不知道为什么读书,妈妈不停地催促他的时候,学习就成了压力,当孩子主动学和被动学,效果是天差地别的。

有人说寒门再难出贵子,现在的高考状元大都来自中产阶级的家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之一就是父母的身体力行,告诉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让人生更加精彩,而普通的父母,有多少在逼迫着孩子学习?却没有带孩子看过成功后的风景,孩子在山脚下仰望山顶,只有一片雾茫茫,学习自然就是一件苦差事了。

孩子简单的一个问题,其实正是心态扭转的好时机,妈妈的回答真的很重要,甚至可以成就孩子不同的人生,如果孩子问您这个问题,您想好怎么回答了吗?

邻居家小李小时候学习不好,成绩排名往往是倒数,平时喜欢调皮捣蛋,上完初中就早早出去闯荡社会。不料,没过几年,我们还没有大学毕业,他就当上了老板。

高中时的同学小磊,上课都在睡觉,数学和物理成绩却极好,但是语文和英语也差的没了边际。高考失利后,家人劝他再复读一年,他很有主见,选择了出去打工。从最初的操作工混到了组长,再到主管,到经理。现在和我们聊天,虽然经常会说道还是多读书好啊,但是问他后悔不,他却很坚定的回答说不后悔。

其实生活中像他们这样的人很多,不一定最终都会混的很好。但是他们宁愿选择出去风吹日晒的打工,干苦力,也不愿意待在学校里读书。他们并不是不聪明,并不是不勤奋,但为什么他们能吃了生活的苦,却吃不了学习的苦?

1.生活的苦,在短时间内可以看到回报,而学习的苦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出去打工,只要我们勤快,赚的就会多一些;只要我们聪明一点,也许就会得到领导的赏识;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或许就可以找到新的赚钱门道。每一步的行动,都会得到实质性的回报。而学习需要很长时间不懈努力,才会感受到精神上的回报。

2.生活的苦是自愿选择的,是主动的,而学习的苦是被动的。选择出去工作是自愿的,而且一旦选择,回头是很难的。而且选择什么要的工作也是自己乐意的,但是学习中的几门课程却由不得自己选择,即使是自己不喜欢的,也必须要学。

3.生活的苦更多的是体力劳动,而学习的苦是脑力劳动。学习是一种脑力劳动,需要我们时刻保持注意力集中,而大部分人不是很感兴趣往往很难做到。生活的苦却不需要费很多的脑力,即使需要也是自己较感兴趣的。

4.生活的苦是有趣的,而学习的苦是枯燥的。在工作中,我们可能去和别人交流、沟通、谈判,接触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形式多样化。而学习却相对来说枯燥很多。

不得不说,能坚持下来吃学习苦的,留下来的都是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