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资料-情感.机器.认知-电子AI 游客
考研政治
【143】by1 2018-11-28 最后编辑2018-11-28 19:33:05 浏览687
1431 考研政治大纲2007
1432 考研政治基础点2005
1433 考研政治2004
1434 考研政治理论2006
1435 考研政治考点2004

像自由一样美丽的评论     4 star rating4 star rating4 star rating4 star rating  4

有朋友自远方来成都小住,我充当伴游,在各个景点间穿梭。为打发公车上的无聊时光,我习惯随身带一本书,那天所带正是林达的《像自由一样美丽》。在“驴友记”旁的车站等车时,两个高鼻深目的洋人青年和我们搭讪,聊起来得知他们是以色列人,来中国旅行。

公车迟迟不至,大家决定一起拼车去火车北站。出租车上,我很冒昧的拿出林达的书来给他们看,用拙劣的英语解释这本书的内容——犹太人集中营遗存的儿童画作。他们接过书翻看,面色凝重起来,对有中国年轻人关心这一话题感到惊讶,并称自己的祖父母都是纳粹集中营里的幸存者。下车前两人又再一次向我要书看,还说了一句让我念兹在兹的话: 

“这不是我们犹太人的历史,这是全世界的历史。” 

至于读后感,林达写得很好了,不容我多说什么,引全书末的一段话作结: 

希望你一直保存着这本书,哪怕你在一年年地长大,哪怕它在书架上放了很久,落满灰尘。 

只要你再次打开,你一定会庆幸,你并没有把它丢失。

2007-11-08 02:09:35 来自: 绿茶 
像自由一样美丽的评论     5 star rating5 star rating5 star rating5 star rating5 star rating 5

不是翻,是一字一句认真地读,被真真切切地感动了。合上书,已经凌晨3点,失眠了。 
关于纳粹,关于集中营,看过不少书和电影,但没有一次有这次阅读时那么真切而感动。书中讲的不是我们熟悉的,残酷而恐怖的波兰的奥斯威辛,而是捷克的特莱津集中营。
从德国的小邻居捷克被希特勒纳为第一块蛋糕时,九万多住在捷克的犹太人的灾难就来了,那是1939年。离布拉格不远有一个小城叫特莱津,这里曾是一个军事要塞,留下了很多的楼房和军营,于是,纳粹描好了这个地方,将之改造成集中营。 
在九万多被关押的犹太人中,最可怜的是那些还未成年的孩子们,他们被单独关押起来,不能和父母和大人们在一起。但勇敢的犹太人组成犹太委员会,他们必须为了自己的孩子勇敢地和纳粹谈判,即便因此丢了性命。 
在这些勇敢的犹太人中,有一位叫弗利德的艺术家,她放弃可以逃出国的机会,勇敢地来和集中营的孩子们在一起,教他们画画,教他们如何勇敢地面对现在和不可知的未来。
在特莱津集中营,画画、集会等都是不被允许的,被发现要死人的。纸张也是稀缺的,画画的其他工具也是不允许拥有的。即便在这样的环境下,在弗利德的带动下,孩子们留下了四千五百张画,这些记录历史,让人感动的画作现在藏与“捷克犹太人博物馆”。 
书的一大部分,选刊了这些孩子们的画作,每幅画后有小画家们的简介,同时还相应的配有一些小诗人的诗作。每个简介的开头都是:某某某,生于某年某月某日,被遣送到特莱津集中营时几岁,某年又被遣送至奥斯威辛,被杀死。 
我仔细地读着每一副画,久久不翻到下一页,因为我怕,我怕看到那一次次提到被杀死在奥斯威辛。我被每幅画作感动,感动于小小的心灵承受着如此的磨难,再以如此的笔触,记录下他们的心灵之声,有阴霾的、期待的、向往的、思念的……,每一副画都是孩子心灵的真实写照。我的读画史上,再没有被如此震撼过,再伟大的艺术作品都不能。 
当我一次次看到“画完这副画的第三天被送往奥斯威辛”或“还有两天就是十岁生日”等语句时,内心的刺痛是无比的。到了后来,我都不敢往后翻页了,不能再看到这些天才小画家们被一个个送到奥斯威辛,翻了如此多页,只看到几个幸存的孩子。但此时放下书本,我已经无法入睡了,脑子里全是孩子们恐惧的目光。接着看下去,一次次被震了。 
在看到一副叫《黑屋子的星光》时,内心彻底被哭泣了。画作上一片黑,黑色的屋子,黑色的塔楼,黑色的植物,黑色的底,星光在哪里?也是黑色的。画着副画的女孩子叫索倪娅,她把自己内心的惶惑和不安真实地表现出来,她害怕黑暗,但又被黑暗笼罩着,她只能接受,并把自己隐藏在黑暗中。这种色调的画作还有很多,即便有好几副叫《风景》的画,也是被很黑的黑暗笼罩着。 
最让我震惊的还是一副叫《风景》的画作,画的作者叫哈娜,也是个女孩子,她被杀害时只有12岁,而这副画可以用“宏大”来形容。我实在无法形容我看这副画的感受,它太“艺术”了,像出自一个印象派画家之手,它构建的辽阔世界让人幻想,但小小的画作中,看到的仅仅是几个色彩的更迭。真可以说,我汗! 
除了一副副像自由一样美丽的画作,还不得不提同样美丽的诗歌,这些看似稚嫩,实则情感浓厚、内涵丰富的诗歌同样让人震撼。他们流露出来的心灵声音我听得到,我真的有共鸣。其中一个叫哈努什的小诗人,让我印象深刻,甚至对其有葱白之心。 
他的诗歌多次在书中出现,其中一首《先锋》让我印象深刻:我,一个微不足道的造物,在乞求这个世界的施舍/也许不用你的象足,把我踩倒/也许不用你的火烙,将我烧焦/让我长大,大到不需要喂养/像一个男人在这场战斗中挣扎……/我要活!我饥渴。我对知识饥渴……/现在,我和我的思想单独在一起/我们吞咽下的,比需要的更多,就想/是在上瘾。 
对了对了,这些孩子们在集中营办了一份杂志,就叫《先锋》,它们有自己的编辑、记者和专栏作家,刊载的都是孩子们自己的诗歌、散文还有专栏,专栏名字叫“我们中间的一个”,他们自己设计封面,那些画画的小画家们都是这个杂志的插画师。这是一份“周刊”,还有“定价”,活生生一本真的杂志。 
从1942年12月18日到1944年7月30日,这个《先锋》杂志共出版了800页。1944年后,杂志的编辑、记者们被纷纷送往奥斯威辛,但这些珍贵的杂志被一期期地保存了下来。通过这些杂志,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的勇气和恐惧,苦难和梦想。上世纪90年代,这些杂志终于得以出版,书名就叫《我们也是一样的平常孩子》。 
是的,他们是和我们一样的平常孩子,但是,在那个罪恶的年代,他们承受了本不该由他们承受的苦难,一万五千多名犹太儿童,最后仅一百多名存活下来,我为他们难过,愿他们永远像自由一样美丽。

TB1BtfiMpXXXXbgXVXXXXXXXXXX_!!0-item_pic.jpg_430x430q90.jpg


  内容简介及编辑推荐
以数十幅“二战”中犹太集中营被害儿童的幸存画作为主,围绕在苦难中坚守人的尊严、坚持美的创造和智慧的思考这一核心内容,讲述相关背景和有记载的人物及故事,内容涉及普通的犹太家庭、犹太儿童、犹太艺术家等大批浩劫受难者的遭遇和他们不懈的精神追求。


   作者简介
林达为两名作者合用的笔名。他们都于1952年出生在上海,1978年进入大学。现居美国。作品有“近距离看美国”系列:《历史深处的忧虑》、《总统是靠不住的》、《我也有一个梦想》、《如彗星划过夜空》、《带一本书去巴黎》、《西班牙旅行笔记》、《像自由一样美丽》等。译著有《汉娜的手提箱》、《克拉拉的战争》、《盖比橱柜的秘密》等。


   目录
一、关于纳粹和位于捷克特莱津的犹太人集中营
二、画于特莱津集中营的作品及其小作者
后记



精彩内容及插图
后记
做出这本书,是多年断断续续自然走出来的结果。
好几年前,由于偶然机缘,在广播里第一次听到有关特莱津犹太儿童汉娜的故事,被深深打动,我们买了书,开始翻译,得到编辑吴彬的支持。在这段时间里,查阅了许多有关特莱津的资料,想搞清楚特莱津集中营运作方式的细节。因此给两本相关书籍的作者写了信,最后还是没有完全找到答案,在心里留下一些疑问。
被害的汉娜留下了四幅画作,我们因此开始去了解特莱津的孩子们学画的过程,阅读了孩子们的艺术教师弗里德的传记、巡回展内容和相关资料。在写了介绍弗里德的文章之后,我们迷上了特莱津孩子们的画作,于是开始收集刊登这些画的出版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们除了画还有诗作留下来。那一年圣诞,我们经过华盛顿,特地去肯尼迪艺术中心,看犹太儿童合唱团演唱根据特莱津儿童诗作谱成的歌曲联唱和朗诵。
在这些年里,我们陆续把特莱津儿童画发给编辑朋友,只是希望和朋友分享一种心情。大致在二○○五年,三联书店筹备纪念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六十周年的出版物,编辑想到了这些特莱津儿童画,提出选题,希望中国的孩子也能了解这段历史和犹太儿童的故事。她把我们平时传给她的儿童画,再传给了负责选题的汪家明先生。得到汪家明先生的支持,确立了选题,然后问我们是否愿意从现有的出版资料中选编一些画,写出相应的时代背景和尽可能丰富的特莱津的真实故事,目标是做一本儿童读物;确定的读者群,是和画作者们同样年龄段的孩子一一儿童、青少年,同时又希望,这本青少年儿童读物,也能在一定意义上适合成人阅读。
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真正了解了特莱津的整个运作过程:一批犹太艺术家、教育工作者如何在死亡威胁下利用特莱津提供的特殊环境,在松和紧之间,觅得一点点空间保护孩子的心灵。我们进一步读了在特莱津创作排练儿童剧的剧作者传记,听了儿童剧今天演出的一些录音,也惊讶地读到特莱津男孩宿合中存在的杂志选集,并且发现,在战后主要参与保存和编辑出版这些杂志的几个幸存者中,有我们已经熟悉的汉娜的哥哥。而在以前翻译的《汉娜的手提箱》中,这些情节完全没有出现。在写作特莱津故事的时候,由于已经有了《汉娜的手提箱》一书,她的故事我们一笔带过,涉及这个故事只是为了引出她哥哥的故事。接着,我们读了有关一批特莱津成人艺术家的故事。
有关纳粹种族屠杀的大背景,除了过去积累的阅读,我们还参观了华盛顿浩劫博物馆中有关纳粹从种族优生理论向屠杀过渡的展览,阅读了相关书籍,也采访了我们的德国朋友和犹太人朋友。这些资料综合在一起,写出了一个在大背景下的儿童青少年版的特莱津故事。
本书的画作是从我们可能得到的出版物和布拉格犹太人博物馆公开的馆藏品中挑选的,初选之后,又请汪家明先生作出最后选择。选择的原则是兼顾画作的画面效果和反映孩子的生活。配诗的启发来自犹太人博物馆出版的《我再没有看到另一只蝴蝶》,也选了这本书中的一些画和配诗。关于孩子的资料来自不同的参考书。这本书的文字写作部分在二○○五年就已完成,没想到出版社购买资料版权的过程不太顺利,直到去年才完成。《像自由一样美丽》,是编辑起的书名。这本书是很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相信所有参与制作这本书的人,都和我们一样,很长时间经历一种难言的心情。这本书的起点或许可以追溯到更早,在我们童年的时候,周围也在发生类似的故事,只是这样的故事不再有人关心,我们没有如犹太民族那样,执着地认为,必须把它记下来、讲出来。而对我们这代人来说,记忆始终还在那里。
第一次做这样的书,我们没有经验,可是在第一次印刷出来之后,感觉必须作一些说明。首先是,说明这本书的主体是特莱津儿童的诗画,事实上,也是这个主体叙述在直接打动读者,我们的文字只是一个补充和陪衬。另外,必须说明这是一本主要以儿童青少年为对象的书籍,因此对画作也附加了说明。在写作时确实有些困扰,在语气和描述上,要照顾尽可能年幼的孩子,历史背景因此尽可能做得简约,尽量往浅里写。我们想,这只是围绕特莱津犹太儿童的一个历史引子,假如有兴趣,少年读者会去进一步寻找更深的读物。关键是,希望让孩子们受到触动,对这段历史有所感悟,引出兴趣来。可是,这些故事的历史背景确实超越了儿童话题,所以,可能还是做得对儿童及成人两头都不够“适度”。
我们还是希望这本书能有更多的小读者。